(6)稍微前移牽引車,檢查連接情況。 2、氣路連接 (1)將牽引車上的兩個氣接頭分別接在半掛車上的兩個氣接頭上,注意:不能接錯,半掛車前進方向的右邊為充氣管路(紅色)氣接頭,左邊為控制管路(A色)氣接頭(握手與氣線顏色連接對應一致)。 (2)氣接頭相互接通后,要擰開牽引車上的半掛車氣路連接分離開關,使氣路處于通氣狀態,否則不能向半掛車制動系統供氣,制動系統將不能工作。 (3)啟動發動機,觀察駕駛室內的氣壓表,把牽引車和半掛車貯氣筒內壓力提高到規定的壓力(800kpa以上)。 (4)檢查氣路有無漏氣,制動系統是否正常工作。 3、轉鎖機構的操作 集裝箱半掛車,備有轉鎖,在不裝集裝箱時,應將鎖頭降落到車箱底板下面,當需要裝運集裝箱時,應將側、后擋板取下,放好集裝箱,并鎖好轉鎖。 4、電路的連接 (1)將牽引車的電纜連接插頭插入半掛車前端的電纜連接插座里。 (2)檢查各電極是否結合良好,確認各車燈是否正常工作。 二、注意事項 1、首先應檢察板簧中心螺栓是否斷裂,板簧是否串位和斷裂,如有斷裂應及時更換。 2、松開前后軸對角可調拉桿的鎖緊螺栓。 3、調整軸距后,讓車走S型路約1公里后重新調整軸跑,用同樣的方法調整兩次,直到軸距不再變時,鎖北可調拉桿螺栓。 三、牽引銷及固定摩擦板 1、每月檢查牽引銷有無損傷、裂紋和過早磨損。 2、檢查牽引銷緊固螺栓是否有松動,若有松動及時緊固 3、測量牽引銷直徑,若直徑小于極限尺寸時,應修復或更換。 4、檢查固定摩擦板有無傷痕、扭曲及異物,必要時進行修理。 5、牽引銷與鞍座出現間隙時,應調整鞍座左邊的調整螺栓,向外旋轉約10mm,拉出并猛松鞍座手柄,行駛車輛,感覺無松動沖擊塊時,鎖緊調整螺絲。 6、保養鞍座:當提車一周后,應摘下車頭用柴油清洗鞍座表面,然后擦凈油污和鐵屑涂上潤滑脂,以后每月清洗并加油一次。(這時鞍座摩擦表面與牽引板會出現溝槽,這屬于正 常,一年以后就會磨成一個平面) 四、支腿 1、脫離牽引車時,如地勢原因,必要時支腿下部應墊墊木一塊,防止超過行程而損壞支腿或支腿下陷。 2、檢查各車燈,若有破裂或斷絲,均應更換。 五、該半掛車裝載時應注意事項 1、左右應平衡裝載。 2、前后應均勻裝載。 3、避免重載時因車架與地面不平造成掛車前后軸受力不均勻引起的車軸斷裂現象發生。 4、盡量避免重載時,小角度轉死彎會造成輪距變化,懸架,鋼圈變形,輪胎螺栓斷裂現象 |
六、常見故障及其排除 1、制動系統 |
故障現象 |
原因 |
排除方法 |
|
制動蹄磨擦片-gN動鼓間隙過大 |
調整間隙 |
動作不靈制 |
制動蹄磨擦片過度磨損 |
更換制動蹄磨擦片 |
動緩慢 |
氣制動系統漏氣使壓力下降 |
墊孽漏氣部位,修理或更換零件 |
緊急制動閥工作不良 |
更換 |
|
緊急繼動閥已無緊急制動作用 |
攫5制動系統壓力提高到規定值 |
不能解除制動, |
制動器回位彈簧折斷 |
更換彈簧 |
制動器解除制動 |
管道堵塞 |
檢查和清除 |
很緩慢 |
制動氣室推桿彎曲 |
修理或更換零 |
制動氣室推桿行程不對 |
重新調整 | |
2、懸架裝置 |
故障現象 |
原因 |
排除方法 |
有噪聲 |
鋼板彈簧折斷、螺栓螺母松動 |
更換零件、擰緊 | |
3、車軸 |
故障現象 |
原因 |
排除方法 |
動作不靈 |
車輪螺母松動 |
擰緊 |
車軸國同承燒結 |
更換軸承 |
制動緩慢 |
車軸彎曲 |
修正 |
|
制動蹄磨擦片回位不好 |
調整和修理制動系統 |
輪轂過熱 |
|
正確擰緊軸承鎖緊螺母 |
車軸軸承燒結 |
按時更換軸承潤滑油脂 |
更換車軸軸承 |
輪胎磨損過基 |
輪胎氣壓過高或過低 |
按規定調胎壓 |
輪胎有偏磨 |
過載或偏載 |
按規定載貨 | |
4、支承位置 |
故障現象 |
原因 |
排除方法 |
|
給油不足 |
補充油脂 |
軸套磨損 |
更換零件 |
手柄很重 |
齒輪偏心或磨損 |
解體檢查和更換零件 |
螺桿螺紋破損 |
修復或更換 | |
5、電氣系統 |
故障現象 |
原因 |
排除方法 |
|
燈泡壞 |
更換燈泡 |
車燈不亮 |
插頭或插座松動 |
清潔緊固或更換零件 |
地線接觸不良 |
接好地線 | |
七、關于車輛走斜、輪胎異常磨損的調整方法 1、按說明書故障分析部位要求 檢修可能引起輪胎異常磨損的各種零件、部件,如車軸、拉桿等。 2、走斜的原因分析 車輛走斜主要是因為牽引銷中心到第一車橋兩側對應點的距離不等(三點不為等腰三角形),如圖(1)所示。我公司要求Ll與L2之差不大于3mm,Bl和B2之差不大于2mm,如果超差就 有可能造成輪胎異常磨損(出現鋸齒形現象)。 3、檢測調整方法;如圖(2)所示 (1)無剎車狀態下將車輛:二水平路面上。 (2)以前軸內輪轂前側內表面取點,左右兩側各取一點,位置對稱。 (3)以牽引銷中心為基準,測量至上述兩點的距離,要求Ll-L2≤3mm.如果超差,調整前軸活拉桿直至滿足偏差要求。 (4)測量前、后軸輪轂相應點檢查所測數值,要求Bl-B2≤2mm。如果超差,調整后軸活拉桿,使前、后軸平行,直至偏差滿足要求。 (5)擰緊前、后活拉桿上的緊固螺栓。 (6)調整后行駛一公里左右無剎車狀態下停在原地,復核上述尺寸,如無變動則調整成功。 4、注意事項 (1)調整過程應使拉桿處于工作狀態,即一轉動拉桿,車軸隨之而動,拉桿調整作用正常。 (2)經常超載、高速行駛的車輛每裝載檢查一次。 (3)該參數要求嚴格,出廠前雖經調整準確,但由于使用過程中超載及路況好壞,拉桿膠套等易損件的損壞,使其它相關部件也發生變形,這些因素都會引起車輛走斜、輪胎異常磨損,這些常見故障用戶應按本方法經常進行自檢和調整。 |
 |